首页>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院校传承", 开拓"非遗"新路径

来源:新华日报

一周之内,关于“非遗”传承的大事件,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接连发生:

4月17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举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师资培训履约班”在该院举行;

4月21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在该院开班,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全国78所高校的项目负责人来苏参加培训;

4月22日下午,学院在美术馆举行青年教师冯雨拜著名丝绸专家、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大师为师仪式。

……

一项项高规格“非遗”传承活动在苏州工艺美院密集开展,不仅集中展现了这所专业艺术类院校传承工作的亮点性,也让国内工艺美术教育圈对苏州工艺美院予以更多关注。

苏州工艺美院党委书记孙丽华介绍,近年来,学院不断发挥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优势,以育人为本,以技艺传授、文化传承、精神传递作为文化自觉与自信的主要内涵,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事业的延续与发展,在培养“非遗”传承人才、培育文化创意品牌、探索传统工艺振兴有效途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作为文化部首批18所“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试点高校之一,苏州工艺美院自2015年以来已经开展11期“研培项目”,在课程设置、师资管理、产业化引导等方面积累一定经验,并参与了“非遗研培”操作指南的编写。

“扎根一方水土、服务一方社会、创造一方文化,这是一所地方高校所要做的事情,苏州工艺美院立足苏州,积极寻找‘非遗’传承路径的相关共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前来参加高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的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院长郑亮如此评价。

的确,能够在全国率先承担“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试点任务,并取得一定成效,得益于苏州工艺美院多年来对“院校传承”思路的认可和遵循。

“由于技艺的养成期较长,传承人受生活限制,有些门类的传统工艺在社会上传承比较困难,比如桃花坞木刻年画、漆艺、装裱等。而这样的困难对于高校传承教师来讲几乎很小,他们具备专业技能,又没有生存压力,这为‘非遗’项目的高校传承打开思路。” 苏州工艺美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说,多年来,苏州工艺美院一方面在推动“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依据优势学科,系统推动“非遗”研究性保护和开发;另一方面,学院积极推动教师拜师“非遗”传承人,让传统技艺以新的形势赓续发展。

目前,学院已在校内建有桃花坞木刻年画社、雷山苗族文化展示馆、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等各类非遗传承载体;开展了苏州传统失蜡铸造工艺的挖掘与传承研究,“百工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项目活动;参与制定《江苏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江苏省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中长期规划》;文化扶贫、对口支援,设立非遗传承贵州工作站,与贵州雷山县开展古村落保护性改造,并与贵州雷山县开展古村落保护性改造,银匠村——控拜村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形成了非遗传承创新的“镇湖模式”、“桃花坞模式”、“雷山模式”;与政企行深度合作主办各类研修班、青年论坛,开展非遗传承人学历教育等,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工艺美术人才……

有了如此丰富的传承实践,自然也释放了苏州工艺美院在苏州这座“工美名城”的责任担当。“苏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民间手工艺之都’,在‘非遗’传承保护和文化空间的建设上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经验,并且有着丰富的产业化案例,这是我们组织培训的优势。”赵罡说,在研培过程中,学院除了整合邀请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大学等高校具有“田野经验”的专家授课,并利用江南地区广泛的博物馆、分类展馆资源开展观摩课程外,还十分注重传承人在产业发展上的交流,比如以苏绣为基础,助推苗绣的产业链构建,以此提升其他地区传承人的艺术素养和市场营销能力。

目前,未来,苏州工艺美院还将从更小的门类出发,在缂丝、织罗、砖雕等工艺上推动教师拜师学艺等工作,继续为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新出路,不断丰富“非遗”院校传承的内涵,并不断为“非遗”研培计划增添新的经验。

(来源:新华日报)

  • 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邮编:100021

电话:86-10-64966526

传真:86-10-64969281

邮箱:administration@crihap.cn

NEWSLETTER

欢迎订阅亚太中心新闻快讯,及时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