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62c64966a310751bb8f4e77f 资讯中心 > 新闻聚焦

中国高校《公约》 专项培训(第一期)顺利结班

来源: 亚太中心

第一模块——世界遗产

该模块聚焦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变迁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趋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知识体系与学科建设等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非遗研究与发展中心教授高丙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魏青,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主持人杜晓帆授课。

高丙中在谈到“世界遗产与人类非遗的文化理念和社会实践”时认为,现代世界的一个大趋势是私人承担公益的难题由物质性滋生非物质性来解决,他通过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与新文明兴起的内在机制,物的占有与交换,占有物因交换而造成增值的分享,占有性与分享性的现代趋势,表明了这个必然趋势在现代极大地增加了持续性、加速度,在当代第一次构成了人类共有的世界文明。他还论述了非遗保护的核心机制包含现代心机,世界文化遗产把独特的遗产转化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把独特的文化项目广泛传播到具有普遍性的极致,中间要确认代表性传承人,即确认私人的位置。通过层层推进,他认为,非遗保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中是一脉相承的,最终指向通过文化欣赏的社会尊重使得差异成为正面范畴的意义,非遗保护内涵的逻辑是对“文化多样性”的超越。

魏青在谈到“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范式转变下底层逻辑的强化路径”时主要围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基本框架、近年来的范式转变、基于价值特征要素认定的保护管理底层逻辑以及“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推动的新一轮能力建设四个方面展开。他介绍,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基本框架和工作逻辑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离不开不断丰富和校正机制上的努力,保护状况工作报告、反应性监测和定期报告“三大监测体系”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他总结出从只关注物质遗产到大遗产观整合、从遗产项目到遗产场所、从遗产构成要素到遗产价值特征要素的范式转变构成目前世界遗产领域发展的重要变化特质。他特别提到,基于价值特征要素认定(Attributes)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日益重要的评价标准,而从2001年全球培训战略、2011年世界遗产能力建设战略、2016-2022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的发展揭示了世界遗产从技能培训到能力建设等的战略更新。世界遗产地管理手册、“World Heritage Leadership”“Nature-Culture Solutions”等工具手册和互动平台等具体措施成为了配合“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的重要手段。他预计,未来世界遗产地将形成“去中心化”的局面,不同形态遗产将更加深度融合并紧密协同发展。

杜晓帆在谈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知识体系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时主要从问题提出、文化遗产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的困境及方法探微、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知识体系与学科建设的体系建构四个方面来论述。他主要梳理了日本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的高校及学科构建特色,并结合在新疆喀什地区调研经历提出了“形制重要”还是“材料重要”的问题。他特别强调赞同文化遗产学目前缺乏具备统一的文化遗产观念的文化遗产管理专业人才,即亟需培养“能主之人”的观点。基于参考美国、日本、英国的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定位与课程教育体系以及回顾中国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他认为中国文化遗产学科的现状主要存在学术范式难以形成共识且尚未建立,在实践中面临方法论抉择等难题,并尝试以调研经验贵州楼上村以“文化景观方法下的系统研究”的理念为例,呼吁“理论视野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应用性交叉学科”的学科特色定位,开展“跨学科”、构建“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的学科方法,“重视人与遗产的关系研究”的学科视野,构建观念层、理论层、行动层、教育层的遗产知识体系,并建立整体性的学术思维,以学促用、学用相长的教学实践体系,培养具有从国家战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遗产保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能力人才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现场学员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核心课程、学科方向和特色、研究理论和内容等与杜晓帆探讨交流。

分享到微信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邮编:100021

电话:86-10-64966526

传真:86-10-64969281

邮箱:crihap@crihap.cn

欢迎订阅亚太中心新闻快讯,及时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