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国际化平台 开展多层次培训
由木偶促成的亚太中心国际培训形式的拓展与创新
受访人/许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任) 整理/朱艳霞
泉州市木偶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应鸿在 印尼微缩公园表演《小沙弥下山》
《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自成立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培训等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许蓉:亚太中心是根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签署的协议,于2012年2月22 日在北京成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机构,担负着在亚太地区48 个国家和地区宣传推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精神,实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战略的任务。
按照教科文的能力建设要求,我们的培训班主要有4大主题。一是批约培训,就是批准《公约》,这是针对非缔约国的。目前在亚太地区的48个国家里,仍有十几个没有缔约的国家,也是我们的工作和服务对象。比如刚刚结束的在澳大利亚举办的批约履约培训班,一共有来自9个国家的学员代表,其中就涉及5个非缔约国。第二是履约培训。加入《公约》后如何兑现承诺,在国家层面上要做些什么,这就是履行公约的培训班。第三是清单制订的培训,讲授如何做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建档。一般来说这个班时间最长,需要5—7天,而且一定要在受益国本国办,因为它强调的是基于社区的清单制定,需要社区参与。第四是申报培训,就是教大家做相关“名录”“名册”的申报,申报的条件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三个“名录”“名册”里面,教科文认为最重要、也希望各国最重视的是“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各国政府往往觉得申报急需保护会显得好像没保护好,挺没面子,于是各国都更热衷于申报“代表作名录”。此外,对于“优秀保护实践名册”,各国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特别是对它的宣传推广做得很少,所以我们把今年的培训班与福建木偶戏的宣传推广活动结合起来,也是想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具体而言,亚太中心会主动收集亚太地区的培训需求,与对象国进行充分沟通,首先有针对性地明确培训主题,然后据此邀请教科文培训师,设计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目前教科文在全球范围有约80个经认证的培训师,在亚太地区我们经常邀请的资深培训师有十几位。培训师会提前得到所有学员的资料,在课堂上因材施教。
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对象国的需求增加一些《公约》之外的内容,比如涉及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实践和操作管理,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设计特殊的培训安排。
2012年至今,亚太中心已举办 11期培训,覆盖24个国家,受训学员 300多人。这些培训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除了宣传《公约》,提升亚太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外,还将有效增加缔约国数量,比如库克群岛的学员参加了亚太中心的批约培训,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库克群岛加入《公约》。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邮编:100021
电话:86-10-64966526
传真:86-10-64969281
邮箱:crihap@criha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