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组织新批准3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斯米等跨国遗产将加强人类团结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新增项目:
法国——马提尼克岛多桨帆艇,建造与航行实践遗产保护典范
马提尼克岛多桨帆艇(yole)的船体根据当地海岸的特殊环境打造,已使用几个世纪,反映了传统船只在该地区历史上的重要性。在多桨帆艇面临消失的威胁时,人们自发开展了对它的保护运动,并逐年壮大。保护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保留当地造船者的专业知识,传播帆艇专业技能,加强青年艇手与当地社区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立一个联合会来组织重大活动。
德国、奥地利、法国、挪威、瑞士——欧洲大教堂作坊的手工艺技术和惯常习俗、技艺、传承、知识发展以及创新
大教堂作坊(Bauhüttenwesen)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大教堂建筑工地上。在德国,大教堂作坊既指建造和修复建筑物的作坊行会网络组织,也指作坊本身。现在的作坊与历史上一样,是相关行业密切合作的平台,形成了跨越国界的超区域网络。面对这类技术技能日益稀缺的现实,大教堂作坊已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传统技术和专门知识的机构。
希腊——多声部大篷车,研究、保护和推广伊庇鲁斯的多声部唱法
多声部大篷车(Polyphonic Caravan)是一项旨在研究、保护和推广伊庇鲁斯多声部唱法的长期项目。这种歌曲由一队歌手共同演唱,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1990年代中期,一群年轻人成立了非政府组织“阿比罗斯(Apiros,多声部大篷车)”,以解决伊庇鲁斯居民流失对该传统造成的威胁。他们的主要目标仍然是提高对该实践的认识,以文字加以记载,并在传承者之间搭建桥梁,将他们凝聚在一起。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有助于分享成功的保护经验,是将活态文化实践和知识有效传播给子孙后代的典范。截至目前,该名录已收录25项优秀实践。
(本文转载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众号2020年12月18日发表文章)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邮编:100021
电话:86-10-64966526
传真:86-10-64969281
邮箱:crihap@criha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