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生活的纽带
![]() |
Animation ser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
ICHCAP与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合作,在学校开展名为“非遗教学”的项目,旨在让后代成长为保护活态遗产的参与者。
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制作了一系列动画,以期让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等各种利益相关方了解如何将非遗纳入学校课程。该系列共有六部动画,每一集都展示了在学校使用非遗教学的各种方法。第一集:在学校教授活态遗产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集:为什么要教授活态遗产?第三集:我是一个老师,我如何在课程里融入活态遗产项目?第四集:我是家长或社区成员,我如何帮助学校组织教学活态遗产?第五集:我是学校管理者,我如何帮助老师组织活态遗产教学?第六集:我是一名学生?我能做些什么来发扬我的传统文化?每一集都为以上问题提供了清晰易懂的答案。可以看出,教育将非遗呈现为知识与生活连接的重要媒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转移。
社会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成长为未来社会积极和独立的社会人。我们应该意识到,如果公共教育内容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不仅难以实现基本的教育目标,也难以实现国际社会要求的素质教育。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的非遗即能在教育领域散发出新的内容。教师可能会对新教学方法的课堂内容更感兴趣,学生可能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中所学到的东西。随着后代对他们自己的社区产生兴趣,社区自然会变得可持续,同时,学生也自然成为非遗保护的参与者。
该系列动画强调,在学校进行非遗教学是连接教育和生活的纽带,使教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停留在某一天的记忆中。
该动画系列现为英语版,可在教科文组织的YouTube频道上观看。不久后,还将提供韩语、泰国语、尼泊尔语、柬埔寨语、俄语等5种语言版本。
(亚太中心陈小溪编译)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邮编:100021
电话:86-10-64966526
传真:86-10-64969281
邮箱:crihap@criha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