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资源 >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来源:亚太中心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文化遗产并不仅限于古迹遗址和相关物品的收藏,它也包括由我们的祖先传承给我们子孙的传统风俗或活态的表达形式,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还有用于制造传统工艺品的知识和手艺。尽管它们可能并非是“物质”的(它们不可被直接触及),却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深化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尽管自身极其脆弱,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社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将有助于文化间对话,同时亦鼓励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相互尊重与包容。

我们为什么需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赋予了我们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并且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地联系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社会凝聚力,还能最大程度上让个体感到自己是社区或整个社会的一部分。

 为什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

答:作为联合国系统内唯一具有文化职能的专门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创造条件,支持在尊重共享价值观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并鼓励国际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活动已逾60年,随着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教科文组织在该领域的工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什么要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答: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主要宗旨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提高对其重要性的意识,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合作及国际援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成员国为出台一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及财政文件所进行的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公约》作为条约是一份成员国以书面形式签订并受国际法约束的国际协议。成员国批准《公约》,即表明同意接受《公约》条款的约束。成员国通过批约方式即成为《公约》的缔约国,并享有《公约》规定的所有权利,同时亦承担所有应尽的义务。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如何运作的?

答:《公约》就如何在国家层面和在国际层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建议。在国家层面,《公约》号召保护存在于缔约国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在社区、群体和有关非政府组织参与下,做好存在与其领土上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界定工作。《公约》除提出多项保护措施外,还建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广泛的宣传、能力建设和教育培训活动。在国际层面,所有批准《公约》的缔约国,应出席每两年举行一次的缔约国大会常会。缔约国大会为《公约》履约工作明确战略方向,并选举出由24个缔约国共同组成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该政府间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旨在宣传公约的宗旨并监督其实施情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如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得到国际认可的?

答:一旦被政府间委员会选定,某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或者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政府间委员会也会定期遴选、公布和更新其认为最能体现《公约》原则和目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划、项目和活动名册。这些计划、项目和活动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例和优秀实践得到广泛宣传。需要注意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被同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因为两个名录的立意不同,评审标准和申报程序亦不尽相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宗教信仰和语言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答:尽管宗教信仰为社区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但它们并非属于《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包括受宗教(信仰)启发而形成的文化实践和表现形式。比如,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即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某一门类。《公约》并未将语言本身或其整体(语法、词汇、句法)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但强调语言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媒介。

缔约国可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哪些工作呢?

答:缔约国、主管机构、专业机构和相关组织均可联手社区,共同保护富有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鼓励缔约国通过制定并定期更新遗产清单(包含领土上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方式支持做好保护工作。缔约国可以采取法律、技术、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此外,缔约国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是通过开展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宣传和信息计划、提升意识和信息计划项目、能力建设活动以及支持非正规的知识传播等手段,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和尊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吗?

答:《公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通过对遗产本身予以确认和界定的方式确保遗产得到不断再创造和传承,并不是通过知识产权对特定文化表达形式实行法律保护。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采用知识产权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十分适用。

  • 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截止2019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止2019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19年)2018-12-06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邮编:100021

电话:86-10-64966526

传真:86-10-64969281

邮箱:administration@crihap.cn

NEWSLETTER

欢迎订阅亚太中心新闻快讯,及时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