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 > 前沿动态

凝聚共识 深化实践——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国际论坛圆满落幕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凝聚共识 深化实践——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国际论坛圆满落幕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演讲

凝聚共识 深化实践——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国际论坛圆满落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演讲

凝聚共识 深化实践——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国际论坛圆满落幕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演讲

项兆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孕育和发展,与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中国政府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谨慎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努力保持文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平衡,悉心维护和改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条件。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回归社区,回归生活,使其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理念。能力建设直接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变迁中的可持续发展。传承人群的传承与当代实践能力,包括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识深度,对相关遗产知识和技艺的掌握程度,进行再创造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在一些项目传承实践中获得相应经济收益的能力,帮助传承人群获得和增强这些能力,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项兆伦还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

班德林在发言中呼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维持文化多样性的关键所在,也蕴含着应对诸如气候变化等挑战所需要的丰富知识。班德林高度评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果,并向各级保护工作者致敬。

连辑的发言主题是“以《公约》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应有之义,是需要全人类共同关照、共同参与、共同解决的国际性问题。《公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机制保障,应当动员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公约》,履行《公约》义务,共同把《公约》精神通过合适的方式传播出去,让公众和社会接受《公约》概念,使其具有更为广泛和普遍的执行意义。各国、各地区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共同问题,也面临着信息化、传统文化觉醒和以《公约》为引领的全球性统一行动这三大机遇。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尤其是学术研究机构,应当系统梳理成功的保护实践方法,并从学理上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使之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世界更广范围内发挥作用。

班达分享了赞比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做法和经验,并回顾了赞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班达感谢中国和教科文组织对赞比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愿与各方携手,共同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贡献力量。

  • 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邮编:100021

电话:86-10-64966526

传真:86-10-64969281

邮箱:administration@crihap.cn

NEWSLETTER

欢迎订阅亚太中心新闻快讯,及时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