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非遗保护公约1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杭办了个班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非遗保护公约1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杭办了个班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5年过去了,《公约》的内容没变,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7月2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培训班在钱塘江畔开班。

“越来越多的国家需要非遗保护能力的建设,所以我们在推进实施2003年《公约》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需求,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将这些内容形成文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秘书处能力建设和遗产部负责人苏珊·史努特根女士告诉记者,在非遗保护方面,尽管中国的非遗保护在全球走在了前列,浙江在非遗保护过程中的实践也证明了中国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但是在世界各地,当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起来的时候,当年在《公约》中说到的保护实践,就要进行更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主任梁斌也认为,2003年发布《公约》后,各地对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政策措施都有相应的变化,希望通过在杭州的培训,给之前一批培训师介绍一下新的情况,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动态性的内容。

非遗保护公约1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杭办了个班

据了解,这次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实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力建设的师资力量,为学员提供练习如何教授《公约》基本概念、要求、机制以及政策支持等内容的机会,促进学员之间、学员与经验丰富的培训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亚太地区师资专家网络的建设、维护与更新。

梁斌告诉记者,在立法层面,中国在2011年6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史努特根女士认为,中国的非遗保护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区)四级组成,这在其他很多国家是很难看到的,像浙江提出对非遗传承人的“八个一”在其他国家也没有响应的政策,“尽管《公约》在不同国家有各自的实践方案,但像浙江在非遗保护上履行的承诺,让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保护实践。”史努特根女士上周末在钱塘江边漫步的时候,在钱塘江文化节上看到了一个手工艺集市,这让她非常欣喜。在集市里,有很多小产品都是非遗项目的实践,这些手工艺产品有人做,有人买,不但在传承上有了必要的基础,在创新上也找到了自己的路子。

史努特根女士介绍说,《公约》是作为规范,继续指导大家对非遗进行保护和传承的,但随着培训师身份的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需要更多的培训师参与到全球的培训当中来,“有的培训师成为了国家层面的顾问,我们就需要培训他们,让他们可以继续为国家政策的制订和发布提供参考,这对非遗保护非常重要。”

非遗保护公约1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杭办了个班

来自缅甸的培训师NU MRA ZAN认为,现在大家有了非遗保护的意识后,和当年最初的状态已经不一样了,所以大家都需要接受培训,并把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到各自的工作范围当中去,也是对非遗保护的一种贡献。

2012年到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亚太地区非遗的保护工作举办了32期培训,覆盖32个国家,直接受益人群达1027人次。这是中国第二次,也是浙江首次举办举办亚太地区非遗师资培训班。目前,中国只有一名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培训师,通过这次培训师的培训,中国将增加一名培训师的名额。“要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证是非常难的,除了要对《公约》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常年在一线从事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相关工作,并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除了这些,还需要长期从事国际工作,这样才有资格来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培训师培训,并胜任培训师的工作。”梁斌告诉记者,这些培训师不单单要为本国提供相关的非遗的培训,还要为其他国家提供必需的培训,以提高当地对于非遗保护的重视和实践。

  • 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邮编:100021

电话:86-10-64966526

传真:86-10-64969281

邮箱:administration@crihap.cn

NEWSLETTER

欢迎订阅亚太中心新闻快讯,及时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