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 > 前沿动态

教科文组织新批准3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斯米等跨国遗产将加强人类团结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众号

瑞士、法国——钟表机械和艺术机械技艺

钟表机械和艺术机械技艺被用于制作计量、计时、艺术自动机、机械机器人、雕塑和动画绘画、音乐盒和鸣鸟等物件,这些技术用品和艺术品均具有产生运动或发出声音的机械装置。在发挥经济功能的同时,这些技能也影响了相关地区的建筑、城市景观和日常社会现实。这些地区的手工艺十分活跃。

突尼斯——克肯纳群岛的夏尔非亚捕鱼法

克肯纳群岛的夏尔非亚(Charfia)捕鱼法是一种传统的被动捕鱼技术,该技术利用当地的水文条件、海床轮廓以及海陆自然资源。夏尔非亚是一种固定的渔获装置,通常仅在秋分和六月之间运行,以给海洋生物休养生息的时间。每年的装置重建是社区性活动。夏尔非亚捕鱼法需要对水下地形和海流有广泛的了解,是这里的岛民使用的主要捕鱼技术,因而成为该群岛所有岛民的认同元素。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传统阿夫拉贾灌溉体系及与其建设、维护和公平配水有关的口述传统、知识和技艺

阿夫拉贾(Al Aflaj)灌溉体系是一个从地下水源到盆地的长距离输水系统。水依靠逐级梯度落差流动,而地下隧道则减少了蒸发。阿夫拉贾还包括一个地面渠道网络,用于向当地农场分配水。几个世纪以来,阿夫拉贾灌溉体系一直在提供饮用水和农场灌溉用水,彰显了沙漠缺水环境下的社区创造力。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赛骆驼,与骆驼有关的社会习俗和节庆遗产

赛骆驼是一种在相关社群中很受欢迎的习俗。参赛骆驼根据品种、原产地和年龄选出,接受特殊饲养和训练后方参加比赛。比赛在特殊设计的场地上进行,每轮通常有15-20头骆驼参加。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模仿和口头传承获得。赛骆驼在贝都因社会中的重要性与骆驼在沙漠环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关。

赞比亚——布迪马舞蹈

布迪马(Budima)舞蹈是韦族(Wee)人一年四季在各种仪式场合进行的武士舞蹈,男子、女性和儿童都会参与其中。男性扮演善战的武士,他们用长矛模拟战争,而其他人则吹奏一组以羚羊角制成的单音笛/号和高喊。女人们戴着珠串和脚铃边歌边舞,充满活力。布迪马舞蹈是凝聚韦族人的一种方式,他们为民族的舞蹈深感自豪。

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突尼斯——与古斯米的生产和消费有关的知识、技术和实践

与古斯米生产和消费有关的知识、技能和实践包含了有关群体生产古斯米的方法、加工条件和工具,及其衍生的人工制品和消费的情况。古斯米的准备过程涉及一系列的操作,需要使用专用工具,且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在不同地区、季节和场合,古斯米会搭配不同蔬菜和肉类食用。这道菜象征着团结、好客和共享美食等社会和文化理念。

阿根廷——恰马梅

恰马梅(Chamamé)是一种常见于阿根廷科连特斯省的文化表达形式,其主要元素包括一种 “亲密拥抱”舞蹈、“musiqueada” 音乐社交活动以及名为“sapukay”的吟啸(一种伴随着身体律动来传达情感的别具特色的吟唱)。相关歌唱形式源于宗教歌曲。恰马梅最初是用瓜拉尼语演唱的,但现在以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传播。恰马梅音乐和舞蹈常出现在社区和家庭聚会、宗教庆祝活动和其他节庆活动中。

阿塞拜疆——传统石榴节庆典及文化

石榴节(Nar Bayrami)是每年10月/ 11月在阿塞拜疆盖奥克恰伊地区举办的年度节日庆典,意在庆祝石榴丰收及其数百年的食用历史和象征意义。石榴文化涵盖了有关石榴生产的程序、知识、传统和技能。它不仅用于各种美食的烹饪,还常见于手工艺品、装饰艺术品、神话、故事等创意文化之中。该节日通过弘扬石榴的实用和象征意义彰显当地自然和文化。

阿塞拜疆、伊朗、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细密画艺术

细密画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涉及在书籍、地毯、纺织品、陶瓷以及其他媒介上设计和创作微型绘画,绘画颜料通常由金、银和各种有机染料制成。细密画最初主要用于书本插图,经过后期演变,如今在建筑领域和公共空间装饰中也有其身影。这种传统工艺一般通过师徒关系传承,它同时还是社会、文化身份认同的组成部分。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库普雷斯的割草比赛传统

每年7月在特定草地上举行的年度割草比赛是库普雷斯市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比赛内容为使用大镰刀人工割草。缘于高地区的海报高度,在这里割草需要足够的力量和特殊的技巧,比赛结果根据用时、用工和割草量来评判。比赛以往仅限18岁及以上的男性参加。这一传统在家族内部父子相传。

中国——太极拳

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实践。该遗产项目注重意念修炼与呼吸调整,通过习练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的。该遗产项目起源于17世纪中叶中国中部的河南省,现已广泛普及至全国其他地区。受道家、儒家思想和中医理论的影响,太极拳已发展出多个流派。

中国、马来西亚——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的禳灾祈安仪式,是植根于滨海社区共同崇祀“代天巡狩王爷”(简称“王爷”)的民间信俗。王爷受上天委派定期赴人间各地巡查,拯疾扶危,御灾捍患;而海上罹难者的亡魂(尊称为“好兄弟”)四处漂泊,无所归依。因而,人们定期举行迎王、送王仪式,迎请王爷巡狩社区四境,带走“好兄弟”。该遗产项目体现了人与海洋之间的可持续联系。

捷克——圣诞树装饰玻璃珠的手工吹制

“圣诞树装饰玻璃珠的手工吹制技术”制作出经过手工镀银、着色和装饰的珠子。作为北波西米亚克尔科诺谢山和伊泽拉山区的重要文化元素,该传统技艺通过家族世代相传。库哈维(Kulhavý)家庭作坊在该技艺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在经济转型中幸存下来的唯一小型作坊。在关于传奇高山统治者克拉科诺什(Krakonoš)的民间故事中,经常出现此类圣诞节装饰品的制作。

  • 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邮编:100021

电话:86-10-64966526

传真:86-10-64969281

邮箱:administration@crihap.cn

NEWSLETTER

欢迎订阅亚太中心新闻快讯,及时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