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 > 前沿动态

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记者:研培计划实施一年来,参与过研培计划的对象都已回到当地,我们是否有跟踪调查和后续的扶植?

  马:这就是我们准备在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启动的回访工作,回访也是我们下一步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要到各地回访,到原来培训学员的来源地和故乡去,看看这批学员去年培训回去后现在是什么状况?技艺是不是得到了巩固?当地对这些人群的接受度怎样?他们自己的发展和传承方面有什么问题?

  记者:回访主要是什么机构来负责?

  马:今年准备司里来牵头。我们马上要启动的回访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那是我们国家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又是“三江源”的重要区域,环保是国家给它的定位。去年我们到那里考察,觉得保护区也有很多方面需要发展,比如旅游业。旅游者光看看山川、草原也是不够的,得融入文化内涵——当地的传统手工技艺是一个亮点,藏族的纺织和手工技艺能够开发出很好的旅游产品。除此之外,是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但藏餐虽有特色,却不适合来自低海拔的游客。去年我们在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和青海民族大学四所高校进行了定点培训,其中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承担对藏族学员的烹饪培训。藏族学员们除了藏餐烹饪外还学会了做一些汉餐甚至是西餐;而且藏餐也做得更加精致了。这之后,上海大学和当地藏族学员们建立了密切联系,上海大学准备在果洛建一个传统工艺的工作站。暑期将至,上海大学的老师们到果洛回访同时能够采风。我们建立传统手工艺工作站,就是要关注研培计划参与对象的后期发展,以工作站为依托开展双赢的模式,使工作站成为高校和生态区、传承人之间牢固的纽带。传统手工艺工作站作为一个平台,将成为一个常设机构。高校的老师可以到那儿带着学生实习;我们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到了工作站继续辅导传承人,解决他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检验一下我们自己培训的教学效果怎么样,操作性强不强?有这么几轮了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完善培训的目标,尤其对研培计划的课程设置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务实。如此,一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可以长期跟踪这个地区非遗在某一个领域的发展态势,成为连接的重要平台。

  记者:这样性质的工作站是不是将来会在全国各地推广?

  马:会推广的。其实,今年4月雅昌文化集团和清华大学在新疆哈密已经设立了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之后是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再后是贵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果洛是第四个。工作站建立起来后就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当地手工艺人把非遗手工技艺的产品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对于带有市场潜质和商品属性的手工艺品要针对性地解决市场问题,打通卖不出去的瓶颈。对于这一类非遗技艺,我们鼓励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让它在生产实践、流通当中得以保护,这也符合非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 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 亚太地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0年)2018-12-06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

邮编:100021

电话:86-10-64966526

传真:86-10-64969281

邮箱:administration@crihap.cn

NEWSLETTER

欢迎订阅亚太中心新闻快讯,及时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